我積極投身教學改革的浪潮,以期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升華。我首先在課堂模式上進行改革。一言堂、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弊端,我想通過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我在高一年級率先進行教改:在課前先發(fā)導學案,讓學生們去完成;課堂分檢查預習、分組討論、展示交流三個部分;每個班分若干學習小組,6人一組。整堂課由學生來駕馭,教師只是旁觀或靜聽。由授受課堂陡然變?yōu)閷W生主導的課堂,學生們都非常興奮,積極投入導學課堂中。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被充分調動,教師上課既輕松又高效,我對自己的教改成果很滿意。直到有一天,一名學生的發(fā)言改變了我的看法。
記得那次上校公開課,我執(zhí)教李白的《蜀道難》,仍然按導學模式上課。進入展示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時,輪到語文課代表劉英發(fā)言,她走到講臺上,突然說:“老師,我的發(fā)言都是提前準備好的,您覺得這樣講有效果嗎?作為學生,我閱歷淺,知識儲備不豐富,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全面,老師,我們其實還想聽您講課,您認為我們課堂隨意發(fā)揮、自由討論有效率嗎?”我當時怔住了,聽課教師也目瞪口呆,我趕緊讓她下來,匆匆忙忙上完了這節(jié)課。
對于劉英的冒失和莽撞,我起初心里不舒服,這么一名被我器重的學生竟然在公開課上拆我的臺,我想不通。但劉英的發(fā)言引發(fā)了我對課堂教學方式的反思。我特地調出我上的《蜀道難》這節(jié)課的錄課視頻,發(fā)現導學課堂的效率偏低,學生的討論流于形式,缺少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大打折扣。我鼓起勇氣,向劉英表示歉意,感謝她大膽地指出老師的缺點。
我決定立即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檢查預習和課文導入由教師主持,學生展示交流時教師不時予以點撥指導,把控課堂節(jié)奏。通過改進,課堂的效率更高了,學生們的語文成績也顯著提高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蓖ㄟ^多年教學,我深深感到,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能幫助教師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師只有堅持反思,才能使課堂趨于完善。
(作者單位: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25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r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