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要把握學科定位、優(yōu)化學科布局、規(guī)范學科發(fā)展,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加強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建設,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把握政治方向、問題導向、學科屬性,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增強使命感、認同感、獲得感,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建好建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明確了方向和進路?!兑庖姟分赋?,“要扎實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并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強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等方面對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提出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發(fā)展迅速,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有顯著提升。內涵式發(fā)展的新要求更加注重發(fā)展質量,即實現(xiàn)從多到強、從強到優(yōu)的發(fā)展?;谛氯蝿招乱螅疚膶π聲r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的核心路徑進行分析探討。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科支撐。要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就必須抓住學科建設這個根本,毫不猶豫地持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內涵式發(fā)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好建強。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要把準學科定位方向,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一門科學性與意識形態(tài)性兼具的學科,其意識形態(tài)屬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功能定位必然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性學科,研究、闡釋、宣傳馬克思主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這門學科的重要價值。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科定位方向有清晰的認識,將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放到事關黨和國家思想理論與政治建設的大局高度進行考量。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具有理論邏輯和學術品格的科學理論,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中,要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更好地為其他學科提供大方向、大原則與大標準。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要優(yōu)化學科發(fā)展布局,明確學科發(fā)展方向。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本身來講,馬克思主義學院要規(guī)范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的設置,從整體上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fā)展,同時,要厘清各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之間的關系,使二級學科帶頭人明確所屬學科的研究方向,突出二級學科當中的重點學科和優(yōu)勢學科,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科專長。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來看,要處理好與政治學、哲學、歷史學等學科之間的關系,保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相關研究上的學科特色,同時積極借鑒相關學科理論開展交叉研究,在學科聯(lián)動當中探索新的理論增長點。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要實現(xiàn)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多次就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作出重要部署,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召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多次會議。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嚴格按照這些精神指示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同時根據(jù)學院自身學科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政策文件,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有據(jù)可循,確保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鑄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擔著對高校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任務。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的重要方面。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多元社會思潮交融激蕩,青年大學生容易產(chǎn)生思想混亂,思政課的開展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要推進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必須從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這三大方面著力。
一是要強化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全面貫穿、有機融入思政課各門課程。2021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f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明了方向。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全面貫穿、有機融入思政課各門課程,要全面介紹與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歷史地位和實踐要求,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注重系統(tǒng)整體設計、分段分科推進,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中有序鋪開,強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引導學生提高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將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
二是要強化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切實提升思政課教材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教材是學生直接的學習對象,是承載課程內容、教學目標的媒介。在以國家統(tǒng)一教材作為教學依據(jù)的前提下,馬克思主義學院應指導思政課教師吃透教材,樹立正確的教材觀,積極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同時,組織編寫并使用更具地方和學校特色的輔助教材、理論普及讀物等,形成輻射各個年級,涵蓋紙質與數(shù)字等多種形式的立體化思政課教材體系。
三是要強化思政課教學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加強思政課教學體系建設是切實增強思政課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學內容上,要將深奧的理論內容與高校學生的具體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教材核心觀點與學生密切關注點相結合的前提下形成科研專題,面向學生講授,增強教學的具體性和針對性;在教學話語上,要將抽象晦澀的學理話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大眾話語,以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方式,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在教學手段上,可以通過影像資料立體展現(xiàn)文本內容,將久遠的歷史內容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時空當中去,增強教學的情境性和現(xiàn)實性。
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學院以馬克思主義而立身,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為宗旨。對于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而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除了教書育人之外,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日常中心工作之一。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內涵式發(fā)展同樣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層面著力。以科學研究支撐教育教學,以教育教學促進科學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
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前提在于把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政治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對象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一百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驅們正是找到了這一救國救民的真理,才帶領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道路。因此,研究、宣傳、闡釋馬克思主義不是純粹的書齋式學問,而是要堅持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中,要注重把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政治方向,在充分尊重學術自由的前提下,保證學術研究的政治立場堅定。
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核心在于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問題導向。基于鮮明的時代問題進行理論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造,才能夠為社會發(fā)展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指導和理論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們只有抓住當下最突出、最緊要、最核心的現(xiàn)實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當中尋找到理論增長點,圍繞著當前中國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以及國際形勢的風云激蕩,產(chǎn)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才能真正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水平,進而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內涵式發(fā)展。
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關鍵在于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科體系。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合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身的規(guī)定性,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展開系統(tǒng)研究,真正做到“在馬言馬”。第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等所創(chuàng)立的經(jīng)典馬克思主義,也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緊緊圍繞著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展開,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真正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土壤之中。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都為高校思政課提供著學理支撐,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還要緊緊圍繞著思政課中的重難點問題以及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展開,使理論研究更加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實踐。
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思政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也是高校學生思想和精神的指引者,更是思政課改革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主力軍,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深刻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的推進。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fā)展,必須打造一支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扎實、數(shù)量充足、結構優(yōu)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針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教育部印發(fā)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等文件,從多個方面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目前來看,根據(jù)高校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規(guī)定,各大高校都通過多種方式增加了思政課教師人數(shù),優(yōu)化了思政課教師隊伍結構,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進一步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應著重從內在驅動因素層面增強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感、認同感、獲得感。
一是要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感。思政課是一門鑄魂育人的課程,思政課教師在其中擔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與其他教師相比,思政課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政治引導和價值塑造。為此,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引導思政課教師加強對黨中央關于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以及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相關文件的學習,實現(xiàn)理論學習的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在持之以恒地理論學習和使命教育當中培育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增強其立德樹人的使命感。
二是要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感。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感首先是指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的認同感。思政課不是一門一般性的知識性課程,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強化高校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是這門課程的核心任務。這就決定了辦好思政課要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錘煉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解決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真懂真信”的問題。同時,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感也指對思政課科學性和專業(yè)性的認同感,對思政課政治性的強調并不意味著要忽視其科學性,要增強思政課教師的專業(yè)認同感,使思政課教師能夠理直氣壯地上好思政課。
三是要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一方面來自教書育人活動中學生的正向反饋,高校學生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個性群體,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勝任思政課教學工作。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從政治立場、教學技能、科研素質、師德師風等方面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指導,促進思政課教師不斷成長,這樣才能使其在教學當中有更強的獲得感。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另一方面來自學術研究中的成就感,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強學術研究機構建設,積極促成學術團隊的組建,開展學術會議等學術交流活動,完善科研評價標準,設立基金項目予以經(jīng)費支持,為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搭建優(yōu)質的學術平臺。
【作者馬曉琳 劉敏,單位: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載2022年第3-4期《中國高等教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r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